方濟─以萬物為弟兄和姊妹

link4

  歷史學家 Lyna White 認為:基督徒要為生態的危機負起責任來,因為他們按照天主給予他們治理大地(創一 27-28 )的命令,讓人類支配,將萬物視為低於人類的東西。 White 所爭論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宗教信仰,會比基督信仰更加以人類為焦點的了,追求是天主的恩寵力量,否認了對低級存在萬物應具有的責任及義務。除非我們拒絕主張萬物是為人類的生存,為人類服務的看法,生態的危機一直都存在的。既然問題的根源是源自宗教信仰,當然解決之道也應屬於宗教信仰了。這位歷史學家提出「初期方濟會弟兄對大自然的精神自主力量的宗教信仰意念,可以為我們指出方向,而聖方濟可以作為生態的主保及保護者。」基督徒僭取了的話,作為他們獲利的說法,被人們稱讚為所有萬物的民主聖者的方濟的讚頌所取代了。

1.方濟與他的生活環境

  雖然 White 指出《創世紀》的這段經文是我們生危機的基礎,但是,這段經文也的確是聖經對萬物的基本觀點,並且相信天主的創造是按照階級及層次及不變的計畫而構造成的 ── 當然這也是方濟在大自然的觀點。方濟得到他對大自然的說法及觀點,不是來自書本或科學的研究,而是來自聖經 ── 尤其是他每天誦讀的禮儀日課的讚歌及聖詠。方濟深信基督信仰教導他的有關萬物的道理:整個萬物及宇宙 ── 自我及整個屬於他的環境 ── 都是自至高的創造力量及超越性的愛的創造所形成的。透過萬物,天主讓原本不存在的有了存在,而天主的愛,讓它成為它自己。在這樣的教導下,方濟對萬物的信仰,不被限制在自己的身上,也不會被限制在其他任何方式之下。相反地,萬物使他自己更為自由 ── 這才是真實信仰所應相信的。
  方濟在讀寫方面,在自己堂區的學校,有過最為基本的教育和學習,因為他在年輕時,從沒有過接受理知及推理方面的訓練,自然地,他不會瞭解基督信仰在新柏拉圖主義對大自然及萬物的看法。新柏拉圖主義以階級的思考方式來看天主和萬物,透過奧斯定和戴奧尼索斯( Pseudo-Dionysius )及其他人的作品而傳播到中世紀裡。新柏拉圖主義以階梯上升的方法,作為遠離大自然,以及上升在可以感覺的大自然之上的運動的思想為主軸,及可感覺的萬物,視為低等的存在,甚至於不是真的實物。這種根據等級和階級,重精神而輕物質的思想,是為強調理性化的神秘經驗。在這方面來看,新柏拉圖主義的傳統所強調的是內在心靈的光照和精神的提升,自然地便減少了受造世界的自然性美好。新柏拉圖主義相信,受造的世界應該推動及激發轉向內在的生活,以找尋天主。為了知道及認識真實的實體,人必須超越這地球的世界,默觀在上的精神世界。因而,新柏拉圖主義很快地便從物質世界及其個別的受造物,攀登形而上的階梯,藉着普遍的觀念,到達精神及天主性範圍。
  當新柏拉圖主義人士,為了默觀天主而自可感覺的世界退出時,方濟卻藉由他對萬物深入的眼光及觀念而達到默觀生活的高點。以其最為基本的寫及讀的教育,方濟來自一般平民百姓及平信友的經驗;他的家庭是屬於正在崛起的亞西西城商人階級;他的父親是一位布商,並在亞西西城內擁有一個店鋪,在這個家庭裡,方濟學習及熟悉日常買賣布料的商業行為和觀念,但是,他也與不同型態的人們接和相處,例如:農夫、手工藝者、銀行業者藝術家等,這些人都是以他們的雙手工作者,並且珍惜及重視現世的物質財物。如同新柏拉圖主義者,超越這個世界來默觀真正實體,不在方濟的腦袋裡的。更好說:方濟視現世生命及天主的受造物,如同佔有理想和積極的潛力。許多人認為方濟是「第一位物質主義者」,因為他看這個物質世界 ── 天主的受造物 ── 的方法及途徑,不是因為它是「什麼」,而是「如何」它是。
  方濟曾被人形容是一位自然神秘主義者,在廣大及美麗的大自然範圍內找尋天主。一位自然神秘主義者的神秘經驗,必然重視天主所創造的萬物,並表達感恩之意;大自然顯示了天主性。方濟的大自然神秘主義包括了對天主的認識,並具有敬畏和感恩的合適及必然的態度。他對萬物的喜樂態度,與新柏拉圖主義將焦點集中在抽象宇宙性結構的沉思及推理的神秘態度,有著極大的不同。方濟在這物質的世界裡,自然地發出喜樂之情懷,如同一位吟遊詩人一樣唱着讚頌的歌曲,以一種完全沒有任何戒心的直接的感覺,體會到自己就是萬物家庭的部份。
  方濟對萬物的愛,與他當代將物質和精神兩者分開的加泰派是對立的。方濟成長的亞西西城,深受異端的加泰派的思想影響,他們自稱是「純淨」的人們及派別,他們的二元論思想,相信物質是由惡神所創造的,而精神是由善神所創造的;這個人類生活出來的現世生活的世界是邪惡的。
  這個異端主張:物質世界(包括動物)是天使中為首的天使的產物,這位為首的天使背叛了天主,因而與那些參與這背叛行的天使們,一同被逐出樂園。自亞當及厄娃起,墮落天使的精神原則逐漸地結合在人類的存在及軀體內,因而,人類變成了可以藉着性交的行為,而從一個軀體過度到另一個軀體的天使的牢獄。天主則對人類不幸的處境表示了憐憫,派遣了耶穌 ── 最靠近天主的天使 ── 來到世上,以教導人類解放道路。耶穌藉着另一位天使而降生成人,取了人瑪利亞的軀體樣子。在人類的外貌下,耶穌宣講了救援的可能性。
  這個同一的異端主張強烈的二元論思想及觀念。他們認為,有兩個相等及明確地是對立的原則:天主和撒旦;一個是精神王國的首領,另一個是物質王國的首領。後者成功地降在祂的受造物之一身上,偽裝為光明天使,以引誘善神的天使。因此,邪惡的天使突然地出現在光明的範圍領域中,引領天使般的人,離開善的神。之後,在物質世界裡,邪惡的神強迫精神進入人體內,並被監禁起來。善神將這種情況視他們的不忠誠而應受的懲罰。因此,這些異端主張有兩個創造主;一個是創造了不可見的事物,他們稱之為仁慈的神,另一個是創造了可見的事物,他們稱之為邪惡的神。他們將新約歸屬於善神,舊約則歸屬於邪惡的,並且拒絕了它。
  加泰派在當時是極為普遍及流行,尤其是在義國中部及北部地區,還有法國的南部也是一樣。這種信仰的普遍可能是來自歐洲地區不同層次人們所遭受到的許多痛苦經驗。例如在亞西西地區,人們遭受到失業的痛苦,被雇主們剝削的經驗,藉由戰爭所產生的疾病痛苦,營養不良、貧窮和饑餓則是更為普遍,尤其是在低層階級的人們更是如此。加泰派人以逃避物質的邪惡,藉着福音的知識而進入到光明的領域的方法,提供了一個救援的道路。在這加泰派不同派別裡,都認為世界的痛苦的原因是邪惡之神的結果,在世上有關邪惡問題的原因,無論在方濟的時代,甚至於在我們自己的時代,也都是有困難予以回答的。我們要如何在一個惡的世界裡去肯定一個善的天主呢?或者我們可以問說,這個世界真的是邪惡的嗎?在方濟的時代裡,加泰派人試圖要藉着淨化的禮儀、隱退及劇已的生活 ── 包括戒絕食物,例如肉類、蛋、牛乳及其他藉着性交的結合而產生的種種食物 ── 來克服世界的邪惡。他們對福音的解釋,也讓人否認了世界及在此世界的痛苦。
  方濟會理智傳統的發展,是建立在與新柏拉圖及加泰派之間有天壤之別的,對萬物的不同看法。新柏拉圖及加泰派人的看法及觀念,以其普遍的神主義,讓人輕視世界,對世界的物質表示了懷疑。但是,方濟的觀念則在於一般信仰態度的草根性。他自己悔改故事,開始於在世界中的「甘美」的經驗,還有他將焦點放在聖子降生成人的謙遜及基督苦難的愛德上,這樣的態度,引領他擁抱了物質,並作為與基督天主相遇的地方。方濟跟隨福音的生活,不會讓人否認苦難,卻是接受它,作為人類存在的最深的意義。方濟的悔改是以馬槽的基督、在生旅途中的基督及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為核心。天主與我們同在的人類痛苦,解釋了,光照了人類的痛苦,也讓人以正確的觀念來看視人類的痛苦。
  的確,方濟在生命的過程中,有過與痛苦之間的某些的緊張,但是,這種緊張或張力本身,成為他跟隨那為我們而成為人類的基督的道路的基本渴望的指標。我們能夠在薛拉諾及聖文德的方濟傳記的發展,看見方濟地方性神學的核心重點,之後,也就在方濟會的歷史中發展出不同的理智傳統。


2.方濟的悔改:傳記的傳統

img09  在他的《最後遺囑》裡,方濟以向癩病人表示了憐憫的行動,作為悔改故事的開始。他是這樣描述的:「以前對我好像是可憎惡的,此刻對我的身心都成了甘美的。」為此,照顧癩病人成為方濟的生活核心及持續性的悔改。薛拉諾及文德藉着兩意義非凡的圖像,而集中在他的悔改及其神學上的意義,這兩個圖像是:在聖達勉堂與苦架上的基督的相遇,以及與癩病間戲劇性相遇。根據薛拉諾,方濟在聖達勉堂被釘苦架上的基督相遇,在這個時候,「被釘基督的畫像故動了祂的口唇,並呼喚他的名字說:『方濟,你去修理我的屋宇罷!這屋宇一如你所看到的,整個坍塌了。』」(薛二 10 )方濟對這些話首先是以文字上的意義來瞭解,因為當時這座聖堂的確是破爛不堪。然而,他瞭解,不是這座物質的建築物及聖堂是基督要去修復的,而是祂的教會 ── 祂的奧妙的身體 ── 需要修復,最終要說的是 ── 以今天的觀念來說 ── 祂整個受造物的身體。在聖達勉堂的被釘苦架基督,受苦難及受光榮的基督,被畫成在人存在及生活的實在性具有救贖的價值。在這一點上,唯一能夠給予人類受苦難的意義的力量,是因為在基督的苦難及藉着祂的苦難,基督徒與天主流溢出來的愛 ── 所有萬物的根源及我們救援的力量 ── 相遇。天主已經透過耶穌基督,帶着祂的受苦難及限度而進入到了物質世界。
  文德在他的《方濟大傳》,將方濟《最後遺囑》所陳述的與一位癩病人相遇的件,戲劇性地表達出方濟的悔改過程。直到他悔改之前,方濟對癩病人抱持着輕視的心,並且只要一見他們,便會感覺到嫌惡。在他悔改期間,方濟有一天在半路上遇見了一位癩病人,這次,他沒有掉頭就走,避開這會令他嘔心的癩病人,反而是下了他的坐騎,給了這位癩病人施捨,並且還親吻了他的手。透過種圖像,文德傳遞了似薛拉諾所描述的「甘美」經驗。正如方濟瞭解天主已經在愛中,謙卑地在降生成人的謙遜,以及受苦的痛苦中的愛中,擁抱了我們,故此,方濟瞭解人類及所有受造物的受苦難,只有藉着在愛中的團結一致才能被提升起來。
  方濟的天主,不是加泰派人所認為的天主,而是懷有同情及憐憫之愛的天主,是方濟在耶穌基督身上所遇見的天主。面對在破碎不堪的聖達勉堂內的被釘在苦架上及受到光榮的基督,他發現了在一個由物質所組成的受造物的面貌的「甘美」;藉着遇見在耶基督督身上流溢的美善的天主,方濟最後瞭解天主的美善在物質的核心中。他「看見」所有受造物都充滿着天主豐富的美善。第十三世紀時,一位女性方濟會補贖者 Angela of Foligno 瞭解這相同的事實,在她的觀點裡,她看見受造物「充滿着天主」,她這樣說道:

  我看見及明瞭整個宇宙及大自然 ── 也就是在我們生活周圍的,在大海之外的,在深淵裡,在海洋自身,以及其他所有的事物;而我的靈魂在驚奇中喊叫說:「這個世界充滿着天主!」從這一點,讓我瞭解整個受造物是多麼渺小,但是,天主卻充滿着它。

我們也可以說,方濟意識到萬物被充滿着天主。為方濟來說,要能瞭解天主在萬物中的臨在,它不是直接性的經驗,而是要在愛中成長。悔改是漸近的,是整個生活的過程。它是持續不斷的努力地離開以罪惡為中心的態度及行為舉止,而走向以天主為中心的關係性的運動。透過這種離開罪惡而走向天主的運動,在人的意識上或是對他人及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性上,都有漸近的改變。這種生活持續着方濟的整個生活過程,並且實現了他其他人及萬物本身之間的整體關係性。《萬物讚頌歌》是方濟自心中詠唱出來的宇宙性弟兄友愛的生活,他與宇宙所有因素之間的整體關係性,這首讚頌歌是他去世的前一年( 1225 )所編撰成的。方濟經歷了自己的整個生活的時間,去瞭解他真實地是太陽、月亮、星辰、水、水及整個宇宙的弟兄。
根據他的傳記作者薛拉諾,方濟對成為騎士的渴望,因在戰場上被敗之後,它被破滅了之後,讓方濟對萬物表示敬意和尊重之意。在方濟的悔改期間,薛拉諾這樣記載:

  田野間的美麗,葡萄園的雅緻及所有賞心悅目的事,不再能激起他的興趣。因此,他為自己的前後如出兩人而詫異,並且他將喜愛這一切者,視作為愚人。(薛一 3 )

  方濟是如何改變的呢?他是如何瞭解他與萬物之間的親密關係呢?薛拉諾及文德人都認為,這樣的關係性要苇他與耶穌基督愛情的關係性才會產生的。我們不容易說明基是如何引領方濟發現這與萬物受造物間的整體關係性。文德明白地指出方濟與被釘在十字架上基督之間同情及憐憫的緊密相連,因而使得透過這種愛,而讓方濟轉變成小弟兄。雖然文德所撰寫的方濟傳記,以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圖像為主要思想脈絡,但是他仍然抓住了方濟精神的要素,也就是愛的核心。愛具有結合與轉變的力量;心地 ── 不是純粹的理智活動 ── 會告訴我們,為在宇宙中的美好,愛是最大的力量,愛向着所有事物核心的奧秘開放,心地知道愛是脆弱的;心地讓自己向着嘲笑及拒絕開放的,但是,它永遠都不會被克服的。心地說道:讓我們在一切事上冒險!在屈服的時刻,自我及宇宙便成為一個了。因此,為方濟來說,讓他與受造物結合在一起,讓他的眼向着在物中的天主的真理開放的,就是愛。在耶穌的身上,不但是有圓滿的天主性居住,並且在祂身上,也包括了萬物的所有。地、水、火及空氣,這四項宇宙因素,也都被聖化了。如同耶穌升天及回到祂在天上真正的家,故此,所有受造物也在那一天,也要被提升而成為在新天中的新地。
  透過他對耶穌基督熱情的愛,方濟擁抱了藉着在耶穌身上成為可接觸到的天主聖言而被創造的萬物。耶穌自己是說出萬物的聖言,也救贖了受造物,召喚所有愛造物在樂園中與祂結合在一起。因此,為方濟來說,每一件事物是藉着聖言而被創造的,东在走向天上的道路上 ── 也就是無罪的樂園裡,是《創世紀》萬物起源描寫出來的怡園。我們的問題是,常以為萬物本身以自己為目標及終點,是我們的天堂或是怡園。甚至於我們誤認及相信是我們的家的地球,本身也是走在朝聖及處在行旅當中,走向或回到說出及救贖了世界及萬物的聖言。
  方濟瞭解,所有萬物 ── 如同他自己一樣 ── 被召叫來讚頌及光榮天主的。他生活在愛中,藉着這愛其他的萬物,讓它們成為它們自己,鼓勵它們活出其唯一及獨特性,分享它們的獨特性。每一樣事物都向方濟提到天主無限的愛。樹木、小蟲、路旁的花朵,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天主的面貌。萬物成為發現天主的場所,在發現天主的事情上,方濟瞭解他與所有萬物及大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性。

3.萬物家庭

  在文德的《方濟大傳》裡,作者形容方濟與基督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深邃的虔誠 ── 一種因着血緣或家庭的關係性而產生的。它是一種對那些藉着宗敎信仰及血親的連結而結合在一起,而引發出來的敬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性也是如此。文德要說明的是,藉着他與基督的關係性,方濟瞭解了他與所有萬物 ── 包括最小的受造物 ── 之間的「家庭」關係性。文德寫道:「出自愛的同情,使得方濟以祈禱結合天主,並使得他因了分擔基督的苦難,而變成了基督。也是出自愛的同情,導引他奉獻自己與近人,並使他有了萬物的和諧,而讓人返回到原初的無罪。」(文大八 1 )文德將方濟與家庭有關或虔誠,來與不虔敬及那些嚴重傷害了大自然及萬物的態度,兩者間作出對比。例如,文德描述方濟詛咒了一雙邪惡的豬讓一隻新生的羔羊致死,之後這隻豬得了,三天之後牠死了而被拋棄在壕溝裡。文德這樣註解說:

  倘若獸類的殘酷無情,也得到這樣可怕的結局,人如殘酷無情,將來在審判時當受的罰又當如何呢?信友們由這件事可以看出方濟所洋溢的愛心的能力何其偉大,連無霝之物,也以其固有的方式,來激發它使之有所作為。(文大八 6 )

  方濟的虔誠及同情的愛,是他不斷及持續悔改的結果和果實。藉着聖神,與基督結合的成長,讓方濟與大自然及萬物之間具有了新的關係性,在這關係性中,有天主的恩寵及無罪存在而非罪惡和衝突。受造的世界為方濟提供所需要的一切,文德描述了方濟在口渴時,如何自石頭中獲得水而得到了解渴。他對萬物的虔誠及同情的愛,是他對動物表達敬意的泉源,讓他體認出牠們是受造的同伴及基督的標記。薛拉諾寫道:

  他將路旁的昆蟲撿起,害怕為人所踐踏;他命人準備蜂蜜及上佳的葡萄酒,俾使蜜蜂在冰冷的嚴冬不致死亡。他稱所有的動物為弟兄,在所有動物之中,尤其喜愛馴服者。(薛二 165 )

  殷勤有禮或是恭順的行為舉止,是方濟對待受造物的特徵,包括對自然的因素,例如:火。他以騎士俠義的價值觀,用來表達對所有受造物不同層次的光榮和敬意。薛拉諾在說明及敘述方濟為眼疾而接受炙熱手術的故事,提供了我們一個殷勤有禮或是恭順的例子。為準備火熱的鐵來治眼疾,醫生必須要將鐵放在火中燒,直到鐵通紅為止。方濟顯然地驚恐中,而向火說道:

我的火弟兄,你的光輝超過其他的一切受造物,至高者造了你,使你有用、有力且美麗。現在你要對我客氣並和善,因為我曾愛你於主內。我祈求造你的天主,節制你的熱能,使你燒時,柔體貼,不致使我受不了。(薛二 166 )

  我們也許會發現到,這種對大自然順服的樣子太過誇張了點,方濟對大自然的尊重,不只是一種責任或是義務,但是,它也是出自內在心靈的愛,透過這種愛,萬物及萬物的根源 ── 天主 ── 都相互結合在一起。所有的萬物都是默觀天主的力量、智及美善的途徑與方法。薛拉諾寫道:

  他對蟲豸們也燃燒着熱烈的愛火,因為他在聖經上讀到:「我不是人而是蟲豸」的話;因此,他將牠們由路上蒐集起來,並置諸安全的地方,免得為路人所踏踐。他既曾替冬天的蜜蜂準備好了上好的葡萄酒和蜜,為使牠們不致為嚴冬所凍死,那麼,我們對這位熱愛受造物的方濟還能說什麼呢?他為了蜜蜂們工作的效率及其天資的卓越,而如此頌揚並光榮天主,甚至將一整天的時光,全部消耗於讚美牠們及其它受造物上。
他一見花的艷麗,便想到出自葉瑟之根的那朵花。那裡有許多花草時,他就向它們宣講,並它們讚揚上主,好像它們有理性似的。(薛一 80-81 )

  方濟的生活賦與了堑《創世紀》一章第 28 節,給予人類管理世界的天主命令的新意義。方濟並不認為自己是站在所有存在事物的頂點的階層上,也沒有宣自己高於一切非人類的存在事物之上,反而是將自己視為受造物中的部份,而不是在萬物之上。他的神修態度顛覆了階級性上升的觀點,替之的反而下降的,將人類和萬物間,促成團結一致的精神。方濟不會使用超越的方法,利用萬物上升到天主那裡,他是在萬物身上發現了天主,且承認及體會到大自然就是他的弟兄或姊妹。文德說道:「方濟深知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來自同一根源,故他對萬物洋溢着巨大的熱情,因此,他以弟兄和姊妹來稱呼所有的一切,既使毫無重要性的事物,因為他知道,它們同自己共有同一的根源。」(文大八 6 )
  藉着在面對萬物時的屈服自己,以及因着愛緣故而對所有事物及存在的親愛態度,地球成為了他的家,所有萬物都是他的弟兄和姊妹。就是這樣的原因,使得方濟去愛及尊重其周圍及在其內的世界,讓他成為一位真正謙遜的人。方濟瞭解他生命的根源,就是所有受造物及存在事物的根源。因而,他認為,若是沒有了萬物 ── 包括最為微小的存在,他的真實身分也不可能被瞭解的。所有的存在事物都給他顯示出天主的臨在。

4.基督的降生成及萬物的聖善

  藉着在耶穌基督內及藉着祂的關係性,方濟瞭解整個世界及萬物都是聖善的。薛拉諾在他敘述方濟在格熱橋所舉行的聖誕節,指出這個觀念。在這個敘述裡,萬物與天主子降生奧蹟之間的親密聯繫是明顯的及看得到的。方濟要給人們顯示的是天主如何藉着降生成人的奧蹟,而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格熱橋,方濟築起一個有驢其他動物的馬槽景象,並在這馬槽上豎立起一座可以舉行彌撒的小祭台。當他站在那兒作深入其境的祈禱時,在馬槽邊,面對這降生成人的奧蹟景象,他流出喜樂的眼淚,整個宇宙及大自然也在回應着這個慶典。薛拉諾寫道:「這一黑夜明如白日,人畜皆大歡喜。民眾由各地趕來,都為了這新奧蹟而感到新的喜樂。森林詠喝着聖歌,山岩盪漾着回音,弟兄們高歌着聖歌,整夜洋溢着喜氣。」(薛一 85 )格熱橋成為新的白冷,方濟擁抱着受造美好的事物,如同一位弟兄擁抱着家中的成員一樣。
  方濟明白了,那是基督祝聖了萬物,使萬物轉變成天主的臨在的記號及聖事;萬物與降生成人的奧蹟之間的緊密關係,啟示了方濟:整個萬物是與天主相遇的場所。當他的眼向着受造物的聖善而開着時,沒有一樣的事物是無足輕重的或是沒有價值的。相反地,所有受造的事物和存在,都指向那超越它們的天主及造物主。甚至於根樹枝交叉在一起,都可以讓他想起基督的十字架,他無諭在什麼地方祈禱 ── 在樹林中,在山谷中,或是在田野裡,或是山洞裡 ── 他都能夠屈膝石跪,並親吻大地,說道:「主耶穌基督,我們在這裡並在普世的聖堂內,朝拜祢,讚頌祢,因為祢以十字聖架救贖了世界。」(遺囑 5 )
  文德則說道,受造物的每一樣東西及事物都向方濟「說出」有關天主的一切,他在受造物的每一個觀點「看見」了天主,為此,每一件事物都能夠引領他到達基督,天主的聖言。方濟在受造物身上「看見」天主,就是說方濟在受造物上默觀到天主。默觀生活就是深入的眼光,進入到實體的真理及真實性 ── 耶穌基督。文德描述方濟的默觀生活的眼目及觀點,就是一種「直觀」 ── 在天主內看見事物的原有面貌。他樣寫道:

  他在所有美麗的事物上,見到美麗本身,他到處與其所愛者相偕不離,因為其所愛的相似點,深印在整個受造物上。天地之間的一切,都是他藉以登上並擁抱其渴望的天主的梯子。因了他出奇的信德,他在一切事上嚐到了美善的本身,因為祂是各個及全體受造物的泉源,就如溪流出源於水泉一樣。他似乎覺察到天主給予其受造物的各種不同能力與官能的合奏,並以先知達味一樣,勸它們都讚美天主。(文大九 1 )

  這些刻印在萬物存在事物上的天主的痕跡或足跡,讓方濟在世上所到的每一個地方,都能找到了天主;在受造物的事物上找到天主,讓他擁抱了耶穌基督,因為基督是在這锢世界上可以看得見的天主聖言。
根據文德,方濟成熟度,藉着他與基督的結合為一的生活,而與宇宙每一樣事物和好了,而達到了「無罪的狀態」。從最初開始,基督信仰的教導便指出基督是新亞當,祂藉着服從而恢復了第一個亞當,因着不服從而失去的樂園(參閱:羅五 12-21 )。聖人們 ── 如同基督一樣 ── 也是在萬物中來和平及和諧的新亞當。根據方濟的傳記作者,萬物若是回應了方濟的請求,那是因為愛的力量,讓方濟成為所有萬物的弟兄。新亞當的圖像在文德的《方濟大傳》,描述了方濟如何勸戒了羔羊,祝福了魚,讓一群鳥服從。方濟發現自己處於與萬物之間最為親密的境界中,而從心靈中自地呼喊出「羔羊弟兄」及「鳥姊妹」。薛拉諾描述方如何向蟬兒給自己唱歌:「我的蟬妹妹,妳來到我這裡吧!妳要興高采烈地歌頌妳的造主。」(薛一 171 )方濟的世界似乎充滿着天主的美善,讓每一件事物都激起了天主的愛。文德就這樣提到:「方濟找尋各種機會,來愛天主於一切事物之上。他為天主之手的工程而喜悅。他觀賞到地上的景物,其心靈高舉給予生命的泉源和萬有的真源。」(文大九 1 )而薛拉諾也說道:「他以真誠之極的純潔,勸告莊稼、葡萄林及田野一切賞心悅目的事物,泉水及嫩綠種種、土、火、、風,愛慕及樂意事奉天主。」(薛一81)
  我們也許會認為,與大自然之間的這樣的和諧,它會是一種理想或是方濟傳記作者的想像。然而,方濟在他的生命中到達的,是一個在萬物身上正義的真實意義。當方濟藉着他與基督之間的關係性時,他就越來越深入到天主的奧秘,他便能夠瞭解他與萬物之間的家庭性關係。為方濟來說,天主的國不是在未來,而是藉着參與天主國的生活時,天主的國早已在現在被實現了,方濟的生活已從福音的許諾中生活出來了:「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瑪四17)方濟的生活給我們顯示我們生活中所渴望的正義與和平,這個渴望的產生及實現,是因着我們的悔改及在基督內的改變的努力。這是因為正確的關係性秩序所流露出來的愛,方濟所分享的在樂園中的與萬物之間的關係性,是來自他對正義的認識和看法。這些正義及和平的關係性,與貧窮、同情、默觀及不斷的悔改,都有密切的關係,藉着這些生活的態度,我們便可以瞭解與生活的萬物之間的家庭的結合,與它們攜手共同走向天主父的旅程。

5.萬物讚頌歌

  透過文德或是薛拉諾的方濟傳記,他們藉着圖和故事,給我們傳遞了方濟與萬物之間家庭的感覺和意義。為他們而言,「弟兄」及「姊妹」為方濟而言,都是具有奧秘的字。我們從方濟的《萬物讚頌歌》看到他在這方面的觀點。我們在這裡便試着說明這首讚頌歌曲。
  《萬物讚頌歌》是一首方濟在萬物內,藉着美麗萬物,走向天主的旅程的讚頌歌曲。為方濟而言,所有的萬物都在顯示天主的臨在,顯示天主的美善。但是這首讚頌歌也呈現了悔改的生命,就如同方濟努力成為所有事物的弟兄,在以世界為院的整個宇宙中去讚頌天主,儘管他在痛苦中,在被弟兄拋棄中,也在生活的黑暗中時,他仍然如此行事。這首讚頌歌裡,是他去世的前一年,他還躺在聖達勉堂的病床上時所撰寫成的,方濟詠唱着人類的家庭,作為所有關係性的模式。《萬物讚頌歌》是方濟神學觀點的角石,在這首舉行宇宙性基督的奧的讚頌歌曲裡,方濟在說明「至高者」,這位成為血肉的無法探知的天主;他藉着「太陽兄弟」的喻寓而指示出耶穌基督的奧秘,「至高」及「謙誠」兩個字作為詩歌的開始及結尾的用字,象徵了整個宇宙性的降生奧蹟。「太陽兄弟」是那位「造成了白晝,並給我們光明」的天主,祂是宇宙的中心,祂是天主父的光輝及光榮。方濟對天主的讚頌,是藉着宇宙而發出來的喜樂。他在這首讚頌歌裡這樣詠唱着:

至高、全能、美善之主,
讚頌、光榮、尊敬及一切的稱揚皆應屬於你;
至高者,只有歸屬於你是適當的,
誰也不配呼號你的名。
我主,願你因着你造生的萬物,
尤其是因着太陽弟兄而受讚頌,
因為你藉著太陽造成了白晝,並給我們光明。
太陽是美麗的,並且發射出巨大的光明,它是你至高者的象徵。
我主,為了月亮姊妹和星辰,願你受讚頌,
你造生了它們於天上,它們是光明、珍貴和美麗。
我主,為了風弟兄,
又為了空氣、白雲和晴朗,和各種氣候,願你受讚頌,
因為藉著它們,你使你的受造物,得到扶助。
我主,為了水妹妹,願你受讚頌,
它是非常有用和謙遜,珍貴而貞潔。
我主,為了火弟兄,願你受讚頌,
藉著它,你光照了黑夜;它是英俊愉快的,勁健而有力。
我主,為了我們慈母般的地姊妹,願你受讚頌,
它負載並照顧我們,
它生產各種不同的果實和色彩繽紛的花卉和草木。
我主,為了那些因著你的愛而寬恕別人,
並且忍受疾病和困苦的人們,願你受讚頌。
堅持和平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他們將由你至高者,獲得榮冕。
我主,為了我們的死亡妹妹,願你受讚頌,
它是任何活人都不能逃避的,
那些死於大罪的人是有禍的,
那些在你聖意中死亡的人們是有福的,
因為第二次的死亡不會傷害他們。
請你們讚頌、感謝我主,並以極大的謙誠,感謝和事奉祂。

  如同三聖童在火焰中的詠唱(達三 57-90 ),方濟「藉着」萬物的因素而讚頌天主,《萬物讚頌歌》揭示了方濟對大自然的觀點,他將萬物視為天主慷慨大方的愛的表達的象徵記號,這個愛讓我們以家庭的關係性──稱之為「弟兄」或是「姊妹」──緊密結合在一起;方濟以具有這種意識及生活經驗,那是因為他與基督之間關係而形成的。透過對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的愛,方濟看見了實體的真實性,也就是沒有一樣存在事物是各自獨立的,每一樣的存在事物,都與其他的事物,彼此都是休戚相關的。這首《萬物讚頌歌》也表達了方濟在基督內受到改變的內在生活情景,以及他如將內在生活的境界,投射在以基督為實體核心的宇宙中;這首《萬物讚頌歌》如同以基督為大司祭的宇宙性禮儀,藉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每一樣存在事物,都是在天主聖神的愛內,為了天主父的光榮而被奉獻的。因此,正如同基督是方濟生活的核心,因而,辺濟明白基督是萬物的核心。所有的事物都與基督相關,並且成為萬物的「弟兄」。因為所有事物都在基督內結合一起,任何生活在基督內的人,都會發現自己所所有的存在事物緊密結合在一起。
《萬物讚頌歌》提醒我們,我們人類都是要依靠宇宙萬物的因素,就如同它們也要依靠我們一樣。透過他對萬物及各類的受造物──太陽、月亮、星星、水、火及土地──方濟看見所有的萬物都在讚頌着天主。太陽兄弟及月亮姊妹就是以「太陽」及「月亮」的存在身分向天主讚頌的。我們可以說,方濟對萬物的美善有着敏感度,故此,他瞭解、聆聽及看見太陽和月亮在讚頌天主。《萬物讚頌歌》預示了新受造物,在這個新的萬物中,我們在和好及和平的精神中,找到了我們與有事物之間的關係性。它讓我們意識到,整個受造物都具有天主的美善,為此,在永恆的生命中,萬物及受造物將給至高者奉獻出讚頌。
  在他生命最後期間的讚頌歌曲裡,《萬物讚頌歌》給我們啟示方濟對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奧蹟的深刻反省。為方濟來說,透過降生成人的奧蹟,讓我們看見受造世界的美好,也是天主的美好象徵。萬物及降生奧蹟緊相連在一起,以致於我僩若要瞭解與萬物之間的關係性,必然需要瞭解我們與耶穌基督之間的關係性。方濟與基督的關係性,不能隨着狹隘的途徑,而是要以最大的視及幅度來反省。基督的關係性更深,就越能發現自己以弟兄的身分,與萬物之間具有親密的關係性。我們可以說,方濟與基督的關係性,改變了他內在心靈的焦點,他在生活中發展出「關係性」的意識時,他便開始瞭解他與萬物──無論是有多渺小──有着關係,因為每一件事物都分享了天主美善的根源──也是方濟生活的根源。方濟發現了,他是宇宙萬物家庭的部份。
  基督使方濟看見實體的真相,也就是說,每一樣事物存在,都浸染着天主的美善,這也是方濟如何生活在基督內,仍能與萬物有關聯的原因。補贖、貧窮、悔改都是讓方濟成為「宇宙的弟兄」──一位與所有受造物及萬物因素有關者──的原因。透過補贖,方濟體認出自己有罪而需要悔改;透過貧窮,他瞭解人類傾向於佔有,而事實上,人類需要依靠着萬物;透過謙卑,他瞭解與萬物團結在一起;透過同情,他對地球所有存在富有感情。方濟成為「生態的聖者」,不只是因為他愛着萬物,並且也因為他意識到受造物的核心──基督──有着彼此間的關係性。方濟瞭解,這個世界是他的會院或修道院,是可以找到天主的場所,天主不但臨在於宇宙萬物最細緻的地方,同時祂也超越了現世的一切。受造物成為一個階梯,人類可以藉着這階梯,升到天主那裡去,不是要求人超越萬物,而是要人類能夠如同一位弟兄一樣去擁抱它們。為了藉着擁抱萬物的美善,方濟開始擁抱天主父的聖言──耶穌基督。